关于柳林县“1·28”黄土崩塌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报告

创建时间: 2023-03-17
浏览量:

柳林县“1·28”黄土崩塌自然灾害调查评估报告

山西省重大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

2023年1月28日0时许,吕梁市柳林县穆村镇康家沟村发生一起黄土崩塌自然灾害,灾害造成1栋(户)二层楼房受损,1人逃生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万元。

事发后,省市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均作出重要指示批示。省主要领导批示要求全力组织搜救,做好现场组织工作,严防次生灾害发生,要加强监测预警,必要时果断组织群众紧急避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市委书记孙大军和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广勇等市领导也分别作出批示,要求全力开展救援工作,查明事故原因,举一反三,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救援期间,省政府副秘书长丁永平、省自然资源厅厅长姚青林、省应急管理厅一级巡视员杨振中、自然资源部和省自然资源厅专家等陆续到达现场指导工作。吕梁市市长张广勇实地察看了黄土崩塌现场,了解受灾情况,看望了救援人员,在现场召开专题会议,要求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员,妥善做好遇难人员家属安抚和思想稳定善后工作。

在省市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应急管理厅、省自然资源厅、地勘处、省地环生态中心及有关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全体抢险救援人员的连续奋战,于2023年1月28日21时10分完成救援任务,先后救出4名被困人员,经柳林县人民医院确认,4人均已无生命特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4号《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规定,经吕梁市政府批准同意,成立了由市应急管理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市住建局、柳林县人民政府共同组成的柳林县“1·28”黄土崩塌自然灾害调查评估组,依法展开自然灾害调查评估。调查评估组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科学严谨、全面客观”的原则,通过现场勘查、调阅资料、走访群众、多方会商、专家论证等方式,分析致灾影响因素和存在问题,查明了灾害发生的经过、原因、人员伤亡情况,认定了本次灾害的性质,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措施建议,同时将本调查评估报告抄送市纪委监委。

调查认定:柳林县“1·28”黄土崩塌是由于特殊的地形地貌、黄土自身特性和自然因素长期作用演化的结果,是自然成因的崩塌地质灾害,崩塌发生过程迅速,具有成灾的隐蔽性、突发性和偶然性。灾害造成1栋2层楼房受损,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万元,灾情等级为 “中型”。

一、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场地条件

柳林县地处吕梁山西麓晋西黄土高原,地势东高西低,经过多年剥蚀侵蚀,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居民房屋大多建设在沟内两侧,建设用地拓展空间有限,人地矛盾突出。柳林“1·28”黄土崩塌中心位于东经110°52'20.24",北纬37°25'30.28"黄土崩塌区微地貌为黄土斜坡,坡顶黄土梁梁脊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梁顶标高821~853m,地形较为平缓,呈梯田状,种植有松树,灌木乔木发育;坡底为黄土冲沟(秋家渠),沟长130 m,沟口宽45m,沟头宽约10 m。(见图1-1)

图1-1 地理位置图

(二)黄土崩塌现场情况

柳林“1·28”黄土崩塌区位于柳林县穆村镇沙曲村康家沟自然村秋家渠东北侧边坡。崩塌区轮廓清晰,平面形状呈圈椅状,崩塌方向210°,坡度50°左右,顶宽10.8m,底宽32.4m,平均宽度22.1m,高38.7m。

崩塌区自上而下分为三段。上段为崩落区,主要为上更新统粉土层,高约15m,宽约20m,坡度约70°;中段为崩落~堆积过渡区,高约10m,坡度约45°;下段为堆积体顶部至坡脚,高约13.7m,房顶至堆积体顶部坡度约30°,房顶至坡脚段近直立。(见图1-2)

图1-2 崩塌体正面影像

据调查,黄土崩塌发生于2023年1月28日0时30分左右。崩塌体突然崩落,崩塌方向210°,最大崩落高度38.7m,崩落距离6~10m。崩塌主要发生在坡体顶部第四系上更新统(Q3)粉土中,崩落体宽10~23m,平均厚度约3.8m,高约15m,并在崩落体底部形成缓坡平台,平台标高822~824m,长约18m,宽3~5m。

上部崩落体的跨塌冲击裹挟中部粉质粘土表层也随其垮落,上部少量崩落体塌落于平台上。崩落体呈松散状夹较大冻土块垮塌,砸向坡下居民楼房,砸穿楼房顶板及隔层顶板涌入房内,在楼顶形成锥型堆积区,长约32m,宽约10m。

(三)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情况

柳林“1·28”黄土崩塌造成1栋2层楼房受损,4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1万元。

二、灾害成因分析

崩塌区位于柳林县地质灾害高易发区。灾害成因主要与地形地质、水的作用、冻融作用、风化剥蚀作用、根劈作用等有关。

(一)地形地质

崩塌区原始斜坡为倾向西南的黄土边坡,坡体高38.7m,宽150 m,坡体上部为第四系上更新统(Q3)粉土,中下部为第四系中更新统(Q2)粉质粘土。上部粉土厚度15m左右,垂直节理发育,具有大孔隙,结构疏松,强度低,有利于水的垂直入渗,工程地质条件差。中下部粉质粘土,厚度大于25m,硬塑~坚硬,相对致密,透水性较差。根据试验数据,在粉土、粉质粘土接触面附近土层含水率相对较高。坡体整体坡度50°左右,局部较陡,具有向临空方向发生形变破坏的趋向,为斜坡变形、破坏和运动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条件,由于其潜在的不稳定性、特定的地形条件、黄土的工程地质特性是崩塌发生的内在条件。

(二)水的作用

根据柳林县气象局1975年1月建站以来观测资料,柳林县多年平均降水量490.7mm,历史上年最大降水量712.8mm(2017年)。2022年降水量693.6mm,仅次于历史最大降水量,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多202.9mm;11月降水量45.4mm,为历史同期最大降水量;在崩塌发生前的2023年1月14日有一次降雪,降水量6.9mm,积雪厚度3cm。特有的便于积水的梯田状地形条件和黄土的特殊地质结构,有利于降水入渗,使得坡体浅层粉土和中部粉土、粉质粘土接触带土体含水率加大,增加了坡体荷载,导致土体强度降低。

(三)冻融作用

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28日,最高气温11.7℃,最低气温-19.8℃,期间有明显的低温~升温~降温过程(见图2-1)。

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2日,气温明显偏低,日最低气温-6.1℃~-15.3℃,平均-10℃;2023年1月3日~1月12日,气温明显回升,7~12日日最高气温9℃~11.7℃,平均10.5℃;2023年1月13日~1月28日,气温陡降,14~28日日最低气温-9.9℃~-19.8℃,平均-13.5℃。

图2-1柳林县2022年12月1日~2023年1月28日气温变化柱形图

根据2023年1月1日~28日地温监测数据,地温随气温变化有明显升降波动过程, 1月12日前地温呈逐渐上升趋势; 12日当天地下5~10cm地温大于0℃,12日后低于0℃并呈现下降趋势,存在冻融现象(见图2-2)。

图2-2 柳林县2023年1月1日~28日地温变化曲线图

(四)风化剥蚀作用

根据调查访问,2000年建设南山公园时对崩塌所处边坡进行了简易削坡处置。坡体削坡后呈多级台阶,台阶高3~4m,宽1~2m,总体坡度约50°。削坡对坡体整体稳定性起到了一定防护作用,但受长期风化剥蚀及降雨冲刷作用影响,坡体稳定性局部变差。

(五)根劈作用

崩塌区坡顶种植有松树,种植时间始于2000年,树龄20余年,树高5~6m,根系发达,裸露可见根长5~6m(见图2-3);坡面灌木丛较为发育,根系裸露长6~8m(见图2-4)。根劈作用对边坡产生长期破坏和侧向挤压,降低了坡体的稳定性。 

另据资料收集和实地调查,2023年1月1日~28日,柳林县无有感地震记录。距离崩塌区最近的煤矿采空区位于其东南方向约550m,崩塌区位于煤矿采空区影响范围之外。

综上所述,崩塌区特殊的地形条件和黄土地层岩性组合特征,为崩塌发生的内在因素,在大气降水入渗、冻融、风化剥蚀、根劈等外在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引发了黄土崩塌地质灾害。

三、灾害应急处置情况

灾害发生后,张广勇市长在救援现场指出,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迅速行动、争分夺秒,加大救援人员调配,配足救援物资设备,在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科学高效开展救援工作,尽快找到被困人员,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要牢固树立“宁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的理念,全力以赴抓好涉险群众的避险搬迁工作,分类施策采用投亲靠友、租房安置等方式做好灾害点群众的安置工作,加强生活物资保障,满足群众基本生活需求。要加强灾害现场周边管理,做好救援人员防护,提醒周边居民注意避让避险,防止发生次生灾害,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期间,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任忠多次电话连线现场,询问进展、指导工作。

(一)应急响应情况

事发后,市县两级迅速反应,柳林县委、县政府,立即启动一级应急响应,成立了以县委书记杨月祥、县长燕明星为总指挥的应急救援指挥部,于1时许调动消防、应急、武警等队伍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工作;吕梁市政府于2时30分启动地质灾害应急Ш级响应,各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快速响应,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李永胜带领市应急、规划与自然资源等部门相关人员到达现场,与柳林县相关人员进行现场查看、分析研判、制定救援方案,指挥开展救援工作;成立了由油晓峰副市长担任总指挥的柳林县“1·28”黄土崩塌应急救援指挥部,下设综合协调、抢险救援、现场安保、医疗救护、宣传报道、后勤保障、善后处理7个工作小组,召开紧急会议,明确小组职责,整合市县两级救援力量,要求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全力以赴搜救被困人员,抢险救援工作有序展开。

(二)抢险救援情况

1.现场搜救情况

2023年1月28日0时许吕梁市柳林县康家沟村发生黄土崩塌,泥土倒灌进一栋二层居民楼内造成四人被困,接到报警后吕梁市消防救援支队柳林大队迅速出动2车19人,于1时许赶赴现场,与此同时,支队全勤指挥部、柳林二站、北川河西路特勤站的增援力量也赶到了现场。

3时25分,救援人员在一层事故房屋窗户右侧墙角处发现第一名被困人员,随即采用轻型装备与徒手相结合的方式,对被困人员进行救助。3时43分,第一名被困人员被成功救出,随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经现场建筑结构专家研判,事故房屋存在坍塌风险,屋顶堆积的大量黄土不断涌入房间内部,救援难度较大,现场指挥部随即调整救援方案。坚持“救人第一、科学施救”和“指战员生命至上”的原则,决定先对事故房屋进行支护顶撑,稳固建筑结构,加大承重面积,防止发生建筑坍塌事故,确保救援人员安全,由内部救援转为先支护和加固事故房屋,利用小型挖掘机清理顶部的部分黄土,减轻房顶承重量,再进行内部救援,进一步降低房屋坍塌的可能性,增加救援人员的安全性,防止内部挖掘救人过程中屋顶黄土涌入房间。4时54分,救援人员利用支护顶撑技术完成对房屋内外共5处的加固作业。

16时许,救援人员在二层搜救过程中,发现第二名被困人员,于16时39分救出。

19时30分左右,随着搜救工作的深入,救援人员在承重墙与楼顶板中间发现第三名被困人员,第一时间利用电动凿岩机、液压破拆工具组、钢筋速断器等破拆工具进行救援。20时10分,第三名被困人员被救出。

20时15分左右,救援人员发现最后一名被困人员,在移除床板等杂物、利用装备器材开辟救援空间后,于21时10分将被困人员救出。

至此,柳林县“1·28”康家沟黄土崩塌现场救援工作结束。

2.参与救援力量情况

此次救援共投入吕梁市消防救援支队29人,华晋矿山救护队50人,柳林县消防救援大队25人,柳林县应急救援队12人,柳林县公安干警70人,武警中队15人,支撑破拆工具五套、生命探测仪二套、挖掘机二台、救护车三辆,挖掘土方700余方。此外,省部地质灾害专家14名,住建结构专家4名参与救援。

3.现场管控和转移安置情况

救援期间,组织70名公安干警对现场道路沿线、灾害发生点周边等重点区域实施警戒,同时检查进出人员,调度出入车辆,规范了救援进出路线,保证了救援有条不紊;协助转移、疏散、安置周边涉险群众4户17人,每户发放2000元用于临时安置,并对涉险区域安装了挡板,实施了硬隔离。目前,属地镇政府参照房屋征收补偿安置补充方案及全省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已启动对4户院房的征收工作,征收完成后,将由柳林县自然资源局制定边坡治理方案并进行综合治理,彻底根除该处山体隐患。

四、黄土崩塌地质灾害教训

(一)人工排查不易认定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隐患

我市地处吕梁山区,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地质环境复杂脆弱,沟谷发育,全境都是地质灾害易发区,易崩易滑地层分布广泛,加之去年雨水充沛,发生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增大,且黄土崩塌地质灾害具有很强的隐蔽性,突发性和复杂性,采用传统人工排查的手段不易发现和认定此类地质灾害隐患。

(二)地质灾害研究成果尚不能满足指导地质灾害防治实践

黄土崩塌成因机理复杂,影响因素多,研究难度大,且存在研究机构少、人员少、投入少的现实。黄土崩塌地质灾害防治在早起识别、致灾效应、避让距离以及针对性措施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成果还相对滞后,不能满足黄土地质灾害防治的实际需求。

(三)群众风险意识淡薄、认识不足

地质灾害对大多数县、乡是小概率事件,三年、五年,甚至几十年不发生地质灾害也比较普遍,即使一些地质灾害隐患点,几十年不发生灾害也大量存在。长期喊防、长期无灾,广大群众久而久之产生了麻痹思想,淡化了防范意识,对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存在侥幸心理。

五、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的重要论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基本原则,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思路,坚决克服麻痹思想,杜绝侥幸心理,通过深入开展地质灾害隐患排查整治,全面提升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立即组织开展隐患排查

对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全面排查,同时更要注重发现新的风险隐患,特别是高陡边坡、黄土区、旅游区、交通干线和受地质灾害威胁严重的城中村、居民区、学校、医院等人口聚集区以及临时搭建的工棚,坚持“坡要到顶、沟要到头”的排查原则,确保达到全覆盖、不留死角盲区。

(三)分类施策严格易发区地灾风险管控

积极探索“隐患点+风险区”双控模式,完善管理体制。对已知隐患,落实避险搬迁与综合治理;对建成区内中高风险沟壑,逐步实施生态修复与风险整治;对规划建设区严格管控风险红线。

(四)持续强化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科普宣传

以案为例,面向地质灾害易发区生产生活群众及矿山、建设工程,广泛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升群测群防意识和能力。

(五)进一步加大对吕梁市西麓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防控理论与技术研究的力度

开展地质灾害防控研究,提高对黄土地质灾害隐患的甄别和监测预警能力,有的放矢开展防控工作,实现对黄土地质灾害“早发现、快预警、能防控、减损失”的目标。

附件:吕梁市地质灾害历史事件及分析研判

吕梁市人民政府

2023年3月15日

来源:吕梁市人民政府

    行业资讯